2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讲座—张昆:在寰球民意中探究中国公众的世界观

发布时间:2025-04-12

为迎接建院20周年,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,拓宽学术视野,增强学生对学术发展和行业前沿的认知和了解,4月11日上午,tyc7111cc太阳成集团学术与行业发展前沿系列讲座在大学城校区教学楼C201报告厅举行。学院邀请了教育部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主任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首席教授张昆作题为《中国公众的世界观(2024)》的专题讲座。学院院长侯迎忠教授主持讲座。学院副院长李峻岭教授、专硕中心主任朱秀凌教授等教师以及2024级全体研究生参加。

讲座现场

讲座伊始,张昆教授回溯了中国公众世界观调查的发展脉络,调查范围从聚焦中国民众,到拓展至中美两国,再到如今形成36个国家的寰球民意调查演变历程。随后张昆教授从中国公众的全球视野、大国意识、国际担当、自信感、认同感、幸福感六大维度对调查数据进行解读与梳理。从宏观角度描绘了全球化背景下,中国公众“如何看自己,如何看世界”的立体图景。

张昆教授作讲座

基于数据观察,张昆教授指出,中国普遍认为中美俄三国被认为是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大国,中美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,但竞争程度高于合作程度;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,中国公众强烈支持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。中国公众的世界观数据背后既体现对国家发展成就的高度自豪感,也展示了对国际事务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感,这是中国大国崛起背景下中国公众国民心态与国家情感的正面投射。

数据以外,张昆教授结合巴以冲突、俄乌冲突、日本核废水泄漏、台海关系等国际焦点事件进行分析,洞察民意背后的历史根基以及现实由来。其中,张昆教授重点结合中美关税战时事,指出中国公众对中美经济脱钩持审慎乐观态度的现实背景。

张昆教授表示,民意调查是对情感、心理感受层面的测试,在全球博弈日趋激烈的环境下,民众心态与客观现实可能存在一定偏差,因此应对调查结果保持理性认识。在技术操作层面,研究人员应秉承“先至善,后次善”的原则,注意样本选择、分布以及人口结构的科学设计,保证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。

张昆教授强调,团队将携手媒体机构与高校,打造寰球民意捕捉、分析的 “寰球民意调查协作体”,而作为具有外向型语言特色的高校,广外将在这一协作体系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。

学生认真聆听讲座

在提问环节,张昆教授回答同学关于研究生如何做好社会调查的问题,指出“一滴海水可窥见大海”,研究生应充分考虑自身能力与财力,在可控范围内设计调查计划,不要盲目追求大而全,借助“巧实力”达到良好研究效果。

此次讲座为tyc7111cc太阳成集团建院二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,为迎接建院20周年,我们将开展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,积极搭建与海内外专家学者、业界精英沟通交流的桥梁,为学院的科研及学科建设注入新活力,营造浓厚的院庆氛围和良好的学术氛围。